众所周知的傣家竹楼,至今为止,已经经历了从竹质结构建筑、木质结构建筑到砖混结构建筑的变化。早年那种竹柱、竹梁、竹门、竹墙的竹楼已不多见,如今的竹楼已经以木材、水泥、砖瓦、铝制建筑材料为主,出现了钢混结构,瓷砖贴面的现代建筑,但“竹楼”这个名称却依然响亮。事实证明傣家竹楼的改造,在提高了当地傣族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,还使表现于民居上的民族文化得到弘扬,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人流连于傣家的村村寨寨,给当地人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..
人类的居住空间往往是人们思维的反映。房屋和村寨的布局反映着该社会群体对世界的深刻理解,体现着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看法。
傣族秉承其祖先的居住特征,大都滨水而居:一种是居住在河流两岸的谷地,另一种是背山面水。傣族在居住环境上的这种选择,正是基于长期与自然共存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。因其是以种植水稻为生的民族,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才能保证生产的需要。所以水是傣族建寨的第一条件;其次,要有山林,因为有了山林的涵养,水源才能长流不涸;第三要有可以开垦良田的平坝。这样,傣族生态观念中的几大要素尽皆具备,建立村寨就必须小心保护这些基本要素。
那么如何建立村寨?傣族人采用“顺应自然——利用自然——装点自然”的方式建立人们居住的空间。 |